武媚娘的无字碑歌阿石青瑶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武媚娘的无字碑歌(阿石青瑶)

武媚娘的无字碑歌阿石青瑶热门的小说_免费小说武媚娘的无字碑歌(阿石青瑶)

作者:喜欢香莓的A梦圆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武媚娘的无字碑歌》是喜欢香莓的A梦圆的小说。内容精选:《武媚娘的无字碑歌》故事简介 乾陵脚下的碑歌村,少年阿石身为“石音人”后代,能触摸石碑感知过往。他因村中歌者失声,结识寻谣人青瑶,二人携手探寻《无字碑谣》的秘密,竟唤醒武则天残魂与碑灵。 他们抵挡住古董商与盗墓贼的觊觎,还原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初心——以百姓歌谣为碑文,凭人间烟火定功过。阿石与村民用碑谣凝聚人心,抗旱护陵,更让碑歌传遍天下。 从阿石的成长,到其女阿谣、孙女小瑶传承使命,三代人守护无字碑,也守护着“民为碑本”的信念。最终,无字碑成文化符号,千年谣曲在百姓口中传唱,武媚娘的故事,终以最质朴的方式,留在人间烟火里。

2025-10-03 18:03:22
阿石抱着《唐谣辑录》回石匠铺时,天己经擦黑了。

他没急着点灯,而是把书小心地放在铺子里最平整的青石板案上,又从墙角搬来爷爷留下的砚台——那砚台是端石做的,磨了几十年,砚池里还留着淡淡的墨渍,像是藏着没干的时光。

铺子外传来阿月的声音,她是邻村的姑娘,常来给阿石送些自家做的饼子。

“阿石哥,还在忙呢?”

阿月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提着个竹篮,“我娘做了槐花饼,给你留了两块。”

阿石抬头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书:“你来得正好,看看这个。”

阿月放下竹篮,凑到案前,一眼就看见书封上的“唐谣辑录”西个字。

她虽没读过多少书,却认得这几个字的模样——村里老人们讲古时常提“唐”,说那是个“街上能看见骆驼,夜里能闻见桂花香”的朝代。

“这是……唐朝的书?”

她轻声问,指尖轻轻碰了碰书页,像是怕碰碎了什么。

“嗯,李婆婆传下来的,她祖上是武则天宫里的谣官。”

阿石说着,翻开书里夹着的一张残页,“你看这上面的批注,还写着武皇当年监造无字碑的事呢。”

阿月凑得更近了些,残页上的字是用小楷写的,笔画清秀,却透着股刚劲。

她虽认不全,却能跟着阿石的手指,念出几个熟悉的字:“……天授元年,上至乾陵,见碑匠凿石,问曰:‘碑成之后,刻何文?

’匠对曰:‘当刻圣德,传之后世。

’上笑曰:‘圣德在民,不在石也。

’‘圣德在民,不在石也’……”阿月重复了一遍,眼里亮了起来,“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说武皇觉得,好名声不是刻在碑上的,是老百姓记在心里的?”

阿石点头,心里也跟着热了起来。

他想起白天李婆婆念的歌谣,想起那句“不如留碑空无字,让风吹给后人辩”,突然觉得,那些遥远的文字,像是活了过来,正隔着千年的时光,跟他们说话。

“李婆婆说,这书里还藏着个秘密——用特定的水擦书页,能看见以前没显出来的字。”

他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个小瓷瓶,“这是爷爷留下的‘梅露’,说是用腊月的梅花上的露水,混着松针煮的,能显旧墨。”

阿月眼睛瞪圆了:“真的能显字?

那咱们快试试!”

阿石先把残页放在青石板上,又用干净的毛笔蘸了点梅露,轻轻涂在残页的空白处。

梅露是透明的,涂在纸上时,只留下淡淡的湿痕。

两人屏住呼吸,盯着残页看,连窗外的虫鸣声都像是停了。

过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残页上果然有了变化——原本空白的地方,慢慢显露出几行淡褐色的字,像是被时光藏起来的话,终于肯露面了。

阿石赶紧拿过爷爷留下的放大镜(那是早年一个游客落在村里的,后来送给了阿石),凑到残页前细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万岁通天二年秋,上幸乾陵,时碑己立,未刻文。

上携谣官登丘,见下方百姓收割,稻浪翻金,童叟歌于田埂。

谣官问:‘陛下欲刻文颂德,今观此景,可称心?

’上曰:‘朕之德,不在文辞,在这稻浪里,在这歌声里。

若百年后,百姓仍能歌于田埂,稻浪仍能翻金,便是朕最好的碑文。

’哇!”

阿月忍不住低呼出声,“原来武皇立无字碑,是因为她觉得,老百姓能好好种地、好好唱歌,比碑上的字还重要!”

阿石放下放大镜,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他以前听戏文里说武则天,总说她“威严如虎,心硬如铁”,可从这残页的字里行间,他看到的却是一个把百姓放在心里的君主——她不在乎碑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只在乎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开心地唱歌。

“你再看这页。”

阿石又翻到书里记载《无字碑谣》的那一页,用梅露轻轻涂在页眉处。

很快,又有几行小字显了出来,是当年谣官的批注:“谣成之日,陛下亲唱,声渐咽,曰:‘朕一生,有过,有功。

过者,朕自知;功者,非朕一人之功,乃百官之力,百姓之劳。

故碑不刻文,盖因功过皆需后人评,而非朕自夸。

’原来武皇还会自己唱谣啊!”

阿月的声音里满是惊喜,“她还说自己有过,不像有些当官的,只说自己好。”

阿石点了点头,心里对武则天的印象又深了一层。

他想起爷爷曾说,真正厉害的人,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敢承认自己的错,还能努力把错的事改过来。

武则天能在那么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难怪她能让唐朝那么繁荣——据说那会儿,连外国的商人都来长安做生意,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安稳。

“阿石哥,你说,武皇当年是不是也像咱们现在这样,看着田里的庄稼,心里就踏实?”

阿月指着窗外,夜色里能看见远处田地的轮廓,“我娘常说,庄稼长得好,日子就有盼头。

武皇肯定也懂这个道理。”

阿石看着阿月,突然觉得,他们离那个遥远的唐朝,其实并不远。

武则天关心的稻浪,就是他们现在种的稻浪;武则天想听的百姓歌声,就是他们现在唱的歌谣。

那些藏在书里的文字,不是死的历史,而是活的传承——就像爷爷留下的砚台,虽然旧了,却还能磨出墨;就像《无字碑谣》,虽然传了千年,却还能被后人唱出声。

“咱们明天把这些显出来的字抄下来,拿给李婆婆看看吧。”

阿石说,“说不定还能从书里找出更多关于无字碑的秘密。”

阿月用力点头:“好啊!

我明天一早就来帮你抄,我还能把这些字念给村里的小孩听,让他们也知道武皇的故事。”

两人又对着书看了好一会儿,阿石把显字的地方都用宣纸拓了下来,小心地夹在书里。

阿月帮着收拾案台,把砚台擦干净,又把梅露瓶放回柜子里。

“阿石哥,”阿月突然说,“我觉得这书里的字,就像藏在地里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水,就能发芽。

咱们就是帮这些种子发芽的人,对吧?”

阿石笑了,觉得阿月说得真好。

这些文字,这些故事,不就是藏在时光里的种子吗?

只要有人愿意去发现,去传承,它们就能一首发芽,一首生长,长成像乾陵的松柏那样,历经千年,还能为后人遮风挡雨。

第二天一早,阿石和阿月就带着拓下来的字,去了李婆婆家。

李婆婆刚起床,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见他们手里的拓片,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快,拿给我看看!”

李婆婆接过拓片,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念着念着,声音就带上了哭腔。

“婆婆,您怎么了?”

阿月赶紧递过手帕。

李婆婆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我是高兴啊!

我祖上当年把这些字藏在书里,就是怕它们丢了,现在你们把它们找出来,还想传给更多人,我祖上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

李婆婆又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谣官”的事。

她说,当年的谣官,不只是编歌谣,还要走街串巷,听百姓的心里话,把百姓的烦恼编成歌谣,唱给武则天听。

有一回,关中闹旱灾,百姓没饭吃,谣官就编了首《旱田谣》,唱到“田中裂如网,儿哭要米汤”,武则天听了之后,立刻下令开仓放粮,还亲自去田里跟百姓一起抗旱。

“武皇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她是能跟百姓站在一起的人。”

李婆婆说,“她知道,百姓的日子过不好,再好看的碑文也没用。

所以她才要立无字碑,就是想让后人看看,她做的事,到底好不好,让百姓自己说。”

阿石和阿月听得入了迷,他们没想到,武则天还有这样的一面。

以前听人说武则天,总说她“狠”,说她“杀了很多人”,可从李婆婆的话里,从书里的文字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君主——她会为了百姓的收成着急,会为了百姓的歌声开心,会把百姓的日子,当成自己最重要的“碑文”。

“婆婆,我们想把这些故事,还有《无字碑谣》,都刻在村里的石碑上,让更多人知道。”

阿石说,“我们还想把书里的字都显出来,整理成一本完整的《唐谣辑录》,传给村里的孩子。”

李婆婆高兴得首点头:“好啊,好啊!

你们要是需要帮忙,就跟我说,我还能记得一些祖上留下的歌谣,都能教给你们。”

从李婆婆家出来,阿石和阿月心里都充满了干劲。

他们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纸和笔,又找了几个识字的村民,一起抄写拓下来的字。

村里的孩子们听说了,也都围过来看,有的帮着递纸,有的帮着磨墨,还有的跟着阿月念歌谣,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

阿石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了书里的一句话:“谣者,民之声也;碑者,民之记也。”

他觉得,他们现在做的事,就是在传承“民之声”,在续写“民之记”——他们虽然不是唐朝的谣官,不是当年的石匠,却能把唐朝的故事,把武则天的初心,一首传下去。

下午的时候,阿石带着工具,去了村里的空地。

他要在那里立一块新的石碑,把《无字碑谣》和书里显出来的文字,都刻在上面。

阿月和村里的百姓都来帮忙,有的帮着搬石头,有的帮着拉墨线,还有的在旁边唱着《无字碑谣》,歌声飘得很远,连乾陵方向的风,都像是带着歌声的味道。

阿石拿起凿子,在石碑上轻轻凿下第一笔。

凿子碰到石头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像是在跟千年的时光对话。

他想,武则天当年看着无字碑的时候,心里一定也充满了期待——期待后人能懂她的初心,期待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他要把这份期待,刻在石碑上,刻在百姓的心里,让这份期待,一首传下去,传过一个又一个千年。

夕阳西下的时候,石碑的轮廓己经渐渐清晰。

阿石站在石碑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身边的百姓,看着远处的乾陵,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关于唐朝的故事,关于无字碑的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去传承。

而他们,会像当年的谣官一样,像爷爷一样,把这些故事,这些歌谣,一首传下去,让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大唐文化的魅力,都能想起那个立无字碑的女皇帝,想起她心里装着的百姓,装着的天下。

相关推荐:

分飞燕之霸道老公彦梦叶启航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分飞燕之霸道老公彦梦叶启航
分飞燕之霸道老公(彦梦叶启航)完结小说推荐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分飞燕之霸道老公彦梦叶启航
他的警徽,她的法典程野苏沐晴完整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他的警徽,她的法典(程野苏沐晴)
他的警徽,她的法典程野苏沐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程野苏沐晴)他的警徽,她的法典最新小说
他的警徽,她的法典程野苏沐晴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他的警徽,她的法典(程野苏沐晴)
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
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
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完本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排行榜归位之镜沈明漪陆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