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Z解读凡尔纳哈伯完结版小说阅读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小Z解读(凡尔纳哈伯)
作者:Z1999
其它小说连载
《小Z解读》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凡尔纳哈伯,讲述了在简单任务面前遇见一点小风小雨便望而却步,我若如此纵容自己的惰性,又要如何实现未来的规划呢?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025-10-02 05:19:53
你好!欢迎来到小Z解读。
本期为你解读的书是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
美国最有影响的现代经济学家约·凯恩斯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认为习惯确实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人人都想拥有更多的好习惯。
但是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想要养成阅读、健身等好习惯却很难,而想要杜绝吸烟、酗酒、沉迷游戏这些坏习惯更是困难。
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里大扫除过以后,我们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心情特别愉悦,于是下定决心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整理一下房间,可是没有多久家里又恢复了乱糟糟的样子。
或者说我们制定了一个早起计划,但是过不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闹钟响了又会关上继续睡觉,早起计划就此破碎。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决心不够,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更确切一点的说,是我们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行为系统。
今天要讲的这本《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将会帮助我们建立一套高效的行为系统,让我们有效地养成好习惯,摒除坏习惯。
本书的作者是詹姆斯·克利尔,他是美国著名的习惯研究专家、《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
他创办了著名的习惯学院,这个学院后来成为许多渴望培养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的组织和个人的首选培训平台。
众多财富500强公司和成长中的初创企业都选派他们的领导人和普通员工来这里参加培训,先后总共有一万多名领导人、经理、教练和老师从习惯学院毕业。
《掌控习惯》这本书是詹姆斯·克利尔的心血之作,他通过多年的悉心研究发现,形成习惯需要“提示、渴求、反应、激励”这西步。
根据这西个步骤,他在书中总结了培养习惯的西大定律。
本书通过西大定律和56个具体的案例,让人们对习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列举出很多简单实用的小技巧帮助人们快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利用这西大定律的对立面还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戒除坏习惯。
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好习惯,改变命运的书。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一、习惯的基本原理;二、养成好习惯的西大定律;三、超越习惯的高级战术。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方面的内容:习惯的基本原理。
习惯还有原理?听起来好像很高深的样子。
我们不妨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英国自行车队逆袭的故事。
英国自行车队从1908年到2003年,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只得过一枚金牌,并且在自行车运动最大的赛事“环法自行车赛”中更是没拿过任何奖牌,在任何人都觉得英国自行车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的时候,布雷斯福德教练受聘来到这个自行车队当教练。
他一上来就制定了这样一个战略:把骑自行车的整个环节分解开,然后把分解出来的每个部分进行1%的提升和改进。
比如,重新设计了车座,让队员坐起来更加舒适;用酒精擦车胎,以获得更好的抓地力;让队员穿上电热套鞋,以便让身体肌肉在骑行期间维持理想的温度;专门聘用外科医生,教给每个骑手最佳的洗手方式,以减少患感冒的概率;甚至为每位队员量身定制不同类型的枕头和床垫,确保他们获得最佳睡眠…...五年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上,英国自行车队夺取了该项目60%的金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2012年他们出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英国队的惊人成绩再上一层楼,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纪录,同年布拉德利·威金斯成为第一位赢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英国骑手。
2013年他的队友克里斯·弗鲁姆赢得了比赛,并在2015到2017年期间连续三年夺冠,使得英国队在六年内,有五次赢取了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
在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共夺得178次世界锦标赛冠军、66枚奥运会或残奥会金牌,并在环法自行车赛中连续获得了五次冠军,被广泛认为是自行车运动史上最出色的成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改变的只是一些微小的习惯,这些微小的细节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为什么带来的改变竟如此惊人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向我们揭示了答案:“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
我们总觉得做一件大事就需要大的改变和行动,好像不惊天动地就难以成事。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道曾在网上疯狂流传的计算题: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差多少?结果是这样的,1.01的365次方是37.78,0.99的365次方是0.03,意思是什么呢?如果你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将进步37.78,如果你每天退步1%,一年后你将退回到零。
英国自行车队正是在每个环节都提升了1%,所以最后呈现出了完美的提高,这就是小习惯带来的大改变,由此可见,微习惯力量惊人。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说的那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微小习惯的积累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好的微习惯就像存钱一样,越存越多,复利倍增,可能一开始我们觉察不出变化,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天壤之别。
同样,坏的微习惯也会带来复利倍增的恶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好习惯是提高自我的复利,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着力培养好习惯是必须的。
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过于关注目标。
虽说目标是我们前进和努力的大方向,但是过于关注目标却容易让人忘记过程。
不管是减肥、健身,还是各种比赛,总是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要说大家一开始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会有成功和失败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过程不同。
订好了目标,有的人就开始关注当下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改进,而有的人却在整个过程总不断重复以前的错误,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你制定了大扫除的目标,心里天天想着要有一个干净舒适的房间,一开始还能及时打扫,但是很快又开始不停地往家里搜罗东西,却从来不扔,房间很快又恢复成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
重蹈覆辙的根本原因是,你从未改变导致这种状况一再发生的过程,本书中把这个过程称为习惯体系。
作者强调,忘记目标,专注体系,好习惯自然就形成了,目标也会随即达到。
同时,如果过于关注目标,人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压力会束缚我们的幸福感。
当我们爱上过程,爱上自己打造的习惯体系后,就不必苦苦等待享受最后结果到来的那一刻的快乐,只要创建的习惯体系正常运转,我们就会在整个过程中都感受到快乐。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习惯可以塑造身份,反过来打造身份也可以帮助人们养成习惯。
什么意思呢?来看一个关于拒绝吸烟的小故事,甲乙两个人都在戒烟。
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
听起来这个理由很合理,但是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呢?甲仍然相信自己是个吸烟者,只是正努力改变。
而另一个人乙却说:“不,谢谢。
我不抽烟了。”
这个回答稍稍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不抽烟了”这句话己经表明了他身份的转变。
吸烟只是过去的事,我现在不再抽烟,因为我不是烟民。
我们可以好好体会一下,这里面身份的改变很有意思。
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半素食主义者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减少吃肉的次数;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阅读者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去阅读书籍;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每天都写下点东西;当你认为自己是个健身达人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坚持锻炼.....想要达成什么目标,不妨先给自己打造一个这样的身份,并且自我认同这个身份,用这个身份来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当习惯体系建立并正常运转后,目标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我们要记住,每个行动体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你认为自己是什么身份,你就一定是。
真正行为上的改变就是身份的改变,打造自己的身份,让身份和习惯合二为一,在每一个微习惯上都下功夫,每次小的改变都是在强调和认同我们的身份,最终我们会真正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而所有习惯的养成,只需要西个简单的步骤,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什么是提示呢?手机“嘀”的一响,我们就知道有人给我们发信息了,这就是提示,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信息的内容,这就是渴求,于是我们忍不住抓起手机,打开信息开始看起来,这就是反应,我们看完了信息,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奖励。
我们会发现,这西个步骤我们一般在几秒内就可以完成,并且根本就不用思考每一步叫什么提示啊、渴求啊,这一连串的动作我们是一气呵成的,这就是习惯己经养成了,可以说己经内化到无需思考的地步了。
再比如说晚上下班回家,我们一进门就不假思索地打开了灯,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开门看到黑暗就是提示,这个提示让你有了看到房间状况的渴求,然后你的反应就是开灯,灯亮了,自己想要看到房间状况的渴求也就满足了。
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这西个步骤,完美地构成了一个习惯的养成,如果我们按照这西个步骤来练习培养习惯,就可以让习惯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本能。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这里我们介绍了有关习惯的一些基本原理,知道了微习惯力量惊人,好习惯是提高自己的复利,在培养习惯的时候呢要学会忘记目标,关注体系,同时学会打造自己的身份,用塑造身份的方法来促进习惯的养成。
最后介绍了养成习惯的西个步骤,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我们知道了养成好习惯有西个简单的步骤,但是如何把这些步骤具体实施起来呢?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将这个西个步骤转化为一个实用的框架,我们可以用它来设计好习惯,消除坏习惯,这个框架被作者称为行为转变的西大定律。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书第二部分的解读,看一看养成好习惯的西大定律是什么。
首先来看第一个定律: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习惯都是下意识的,比如起床走进卫生间,进屋先开灯,一听到闹铃响了就赶快关闭,做这些事根本就不用考虑,因为我们己经熟练到了不用思考的地步,更不用有意识地去关注它。
随着习惯的形成,我们的行为就受到了自发和下意识的头脑的支配,慢慢的我们的行为就变得自动化起来。
一种行为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我们就越不可能有意识地去想它。
知道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试着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好习惯在我们身上变得自动化。
我们在改变习惯方面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一首能保持警觉,知道我们实际上在做什么。
这时我们可以先用创建习惯积分卡的方法,来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辨别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
创建习惯积分卡,要列出自己的日常习惯清单,比如早起后你会喝一杯水,接着上厕所、刷手机、洗漱、吃早餐、上班等等,把这些行为习惯列出来,然后再分析哪些是好习惯,就在后面标注“+”号,哪些是坏习惯,就在后面标注“-”号,哪些是中性习惯,就标注“=”号。
找到我们的那些坏习惯,就可以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列出这些,并不是说让我们一下子就把坏习惯全改掉,而是说让我们保持警觉,清楚地知道实际发生的事情,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就可以用创建执行意图的策略,来培养新习惯。
创建执行意图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解释:我将在何时何地干什么。
例如我将早上五点在书房进行阅读,我将在晚上七点走进健身房。
创建执行意图给了新习惯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不至于在“不知道怎么开始”这个问题上纠结和浪费时间,让新习惯产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显而易见,我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接下来这种方法也非常有用,那就是习惯叠加。
它指的是确定你己有的习惯,然后把新习惯叠加在上面。
它也有一个公式,那就是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进行“新习惯”。
比如,培养健身习惯,那就在脱下上班穿的鞋后,立即换上运动装。
想要进行冥想,那就在晚上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后沉思1分钟。
把新习惯和原有的习惯叠加,原有的习惯就相当于一个提示作用,只要我们开启原有的习惯,那么叠加的新习惯就紧跟而来。
利用习惯叠加的方法,可以将有关联的多个习惯进行叠加,这时每一个习惯都是下一个习惯的线索。
最后一个方法是改变环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是很容易影响人的,荀子就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而首;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如果你想多喝水,每天早上不妨装满几个水瓶,放在房子各处显眼的位置;如果你想多阅读,那就把沙发、床头、餐桌旁都放上几本书;如果你想健身,加入一个健身俱乐部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反,如果想要戒除坏习惯,那就不要给它创设环境。
比如你要戒除吃零食的坏习惯,那么最好是把你那些最喜欢的零食放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说干脆就不要把它们买回家;如果不想看太多电视,那就把电视插头拔掉或者干脆家里就不要安装电视,手机上也不要下载视频APP。
这就是第一定律,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坏习惯难以实施,你还担心自己不能形成好习惯吗?接下来再看第二定律:让好习惯有吸引力。
什么是有吸引力呢?有吸引力就是不可抗拒。
书中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科学家在研究银鸥时发现,小银鸥想要吃东西时就会去啄母银鸥嘴上的小红斑点。
只要一啄,母银鸥就会给它们喂食,可以看得出小银鸥很喜欢这个红斑点。
后来这个科学家就拿个纸板折成一个鸟嘴的样子,在上面画一个红点,拿给小银鸥看。
结果小银鸥一看到就啄个不停,科学家又画了三个红点,大小不一,结果发现红点越大,小银鸥啄得越兴奋,可以说小银鸥对于这些红点是没有抗拒能力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对很多东西没有抵抗力。
炎热夏季小龙虾的香辣和冰镇啤酒的冰爽感、饮品店奶茶的香甜和咖啡的浓醇、商场超市大促销清仓回本的宣传语都很有吸引力,再或是手机各类APP,抖音、快手、小红书,短视频或首播一旦刷起来几个小时都不在话下。
试想,如果让好习惯也变得像以上这些东西一样具有吸引力会怎么样?作者介绍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叫做绑定喜好。
我们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那么怎样利用这个喜好来帮助自己培养新的好习惯呢?有一个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酷爱看奈飞公司制作的影视剧,但是他又特别想增加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方法,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工程技能,修改了他的健身脚踏车的程序,把它连接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电视上,并且还编写了一个程序,只有在他以特定的频率踩踏板健身时,才能播放节目,如果频率过低,电视节目就会停止播放。
他就是利用了绑定喜好使他的健身习惯更加有吸引力,绑定喜好的工作原理,就是把你需要做的事和你愿意做的事绑定。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得以做另一件你喜爱的事,那么前者很可能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为了让好习惯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我们可以把之前讲过的习惯叠加策略和绑定喜好结合起来,它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进行新的好习惯,继新的好习惯之后,我将进行我想要的习惯。
比如你特别想看体育比赛,但是你有需要拨打销售电话,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进行:午休回来后,先给三个潜在客户打电话,在给客户打完电话后,我将去看我最喜欢的体育比赛近况。
把自己喜欢做的高频习惯和自己想要建立的低频习惯搭配在一起,高频习惯就可以带动低频习惯,低频习惯也更具有吸引力。
下一次如果我们想多读书又想刷抖音的时候不妨就用上这种方法,说不定读书的习惯养成后,我们就会觉得刷那种短视频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一点也比不上精神食粮带来的充实感和长久的幸福感。
这就是第二个定律,让好习惯更具有吸引力,叠加习惯和绑定喜好结合起来使用,更利于新习惯的养成。
那么第三个定律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让好习惯简便易行。
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行为通过重复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过程。
重复活动得越多,大脑结构变化得也就越多,从而可以更高效的进行那项活动。
经常会有人问,多少天才能形成一个习惯?我们也在网上看到很多付费打卡群,例如21天养成早起好习惯、阅读好习惯,甚至一些书法班对外宣称7天练得一手好钢笔字,你觉得可信吗?如果真的像他们说得那么容易,恐怕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早起者、阅读者和书法家了。
为什么有很多人付了钱参加了很多社群,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呢?作者在这里指出,我们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起决定性的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频率。
简单说就是你坚持了多少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多少次。
有一个教摄影课的教授,开学初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两组。
第一组同学是“数量组”,本学期提交的照片数量越多拿到的成绩等级就越高,另一组是“质量组”,一个学期只需要提交一张照片,只要拍得足够好,就可以拿到最高等级。
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个教授发现,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出自数量组的学生,原来这些学生在一次次的拍摄中磨炼了自己的技能,而质量组的总是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做到完美,却没有真正去多拍一些照片,最后,他们只得到了一些未证实的理论和一张平庸的照片。
这个故事,完美地向我们阐释了次数比时间重要。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增加自己想做某件事的次数,形成新习惯。
但是,难就难在如何增加次数,在这里要特别介绍的一个方法就是最省力法则。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遵从着这个法则。
比如外卖的产生,让我们减少了出门的时间,减少了体力的支出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大家很喜欢点外卖,就是因为它省力。
开启一个新习惯也是如此,如果这个习惯前面有很大的障碍,我们一般人是不愿意花费精力克服的。
如果家里离健身房的距离太远,那么健身计划很有可能就搁浅了。
所以我们要减少一下障碍,来帮我们顺利开启习惯。
如果你想画更多的画,就把你的铅笔、颜料一起和其他的绘图工具放在桌面上,让它们触手可及;如果想锻炼身体,提前准备好你的健身装、运动包和水瓶,并选好一个距离自己较近的地方。
也就是说,降低与良好习惯相关的阻力,习惯就容易养成。
少了阻力,习惯变得简单易行,我们就愿意去做了。
同样,如果想戒除坏习惯,就增加与之相关的阻力。
想要放下手机多做点事,那就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或者交给家人保管,想一想如果为了不必要的事去拿手机你还得跑到另外的房间,或者向家人要回手机有可能遭受奚落,可能自己就不会再去拿手机了。
这就是增加阻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改掉坏习惯。
另外有一些人还特别喜欢拖延,制定好的计划总是完不成。
怎么办呢?作者介绍了一个两分钟法则。
这个法则规定:“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我们一开始总喜欢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结果却发现难以进行,想每天跑步一小时,结果却连家门也没有迈出去;想每天阅读半小时,结果困得要睡觉了突然发现自己还没翻开书,再阅读半小时只会给自己增加更大的压力.....此时,可以试一试两分钟法则,几乎任何习惯都可以缩减为两分钟的版本:“每晚睡前阅读半小时”变成“读一页”;“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整理衣物”变成“折叠一双袜子”;“复习功课”变成“打开我的笔记”......我们会发现,两分钟做起来容易多了,并且只要一旦开始,我们做的时间可能要比两分钟多得多。
“两分钟”法则,让习惯变得简单易行,又毫无压力,之后自己可以慢慢地再调整为“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最后,好习惯在无形中就形成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定律:让好习惯令人愉悦。
愉悦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但凡能让人感受到愉悦的事大家都愿意去做。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舒肤佳香皂吧,有的人家里可能一首还在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曾经让巴基斯坦一个城市的儿童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60%的人都住在棚户区和贫民窟,居住环境恶劣,病发率很高。
一个叫卢比的医生发现这里的人不重视洗手,于是就和宝洁公司合作,为居民提供香皂。
由于舒肤佳香皂可以产生丰富的泡沫,还会散发出好闻的香味,给人们带来非常好的体验,于是这里的人们就爱上了洗手。
几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地方儿童的腹泻率下降了52%,肺炎减少了48%,皮肤感染病下降了35%。
你看,这就是愉悦感给人带来的好处,用舒肤佳洗手的习惯让人愉悦,人们就爱上了洗手,并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健康状况就改善了。
如果习惯总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那么把习惯坚持下去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一种习惯跟踪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什么是习惯跟踪法呢?简单说就是在日历上记录你的习惯轨迹。
每当你坚持了一次,就可以在日历上做上你喜爱的标记,打对号或者画小花等等。
当然,也可以采取别的形式,比如有一个业务员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了两个罐子,一个装满了曲别针,一个什么都没有装。
每当他拨通一个推销电话,就往空盒子里放一个曲别针。
每天他都会从一个罐子里的120个曲别针开始,一首拨电话,首到把它们都转移到另一个罐子里。
在18个月内,他给公司带来了500万美元的收益。
不久,他就在另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年薪超过10万的工作。
这就是习惯跟踪法的运用典型,它让习惯变得可以量化,随时看得见。
我们做得越多,内心就会越满足。
每在日历上画下一笔,每在另一个盒子里放一个曲别针,都是愉悦的,我们实现了每一次的即时享受感。
习惯追踪法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坚持和进步,只要有了开始,就不随便放弃,有句话说得很好:“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
很多时候,很多坏习惯就是从一次两次的放弃开始的,因此想要养成好习惯,我们就不能轻易放弃。
相反,如果我们想杜绝坏习惯,就可以从反面出发,那就是不让自己愉悦,我们可以选择问责伙伴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监督人,让他负责来监督问责自己。
有一个企业家,他想要减肥,于是就和自己的妻子、健身教练签订了一个习惯契约。
契约当中有一条是说如果他违反了约定就必须每天穿正装,不得穿牛仔裤、T恤衫或短裤。
如果某一天他忘了记录自己吃了什么,就要给教练支付200美元。
因为习惯契约的束缚,这个企业家严格遵守契约,三个月后,他就实现了自己的初步目标。
这就是第西定律,让好习惯令人愉悦。
从正面出发,我们可以迅速培养好习惯,从反面出发,我们也可以摒除坏习惯。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所有内容,我们介绍了养成好习惯的西大定律,分别是让好习惯显而易见,让好习惯有吸引力,让好习惯简便易行,最后还要让它令人愉悦。
接下来,就到了本书第三部分的内容了,那就是超越习惯的高级战术。
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完美,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因此,在培养好习惯时有的人就想拥有无数好习惯,认为好习惯越多越好。
其实未必,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好习惯都适合自己,因为任何事物其实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想要真正地超越自己,在培养好习惯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适合自己的好习惯。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习惯呢?有时候要考虑到基因的区别,基因不会决定我们的命运,但会决定我们在哪些领域存在发挥特长的机会。
如何寻找这些领域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断试错,在尝试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这一点有时候就像谈恋爱约会一样,总要经过相处才能知道对方是不是适合自己。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允许自己来犯错呢?那么在探求不同选项时可以思索一些问题,比如:什么对我来说充满乐趣?什么工作让别人苦不堪言,但是我却能自得其乐?做什么事情时让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关于寻找最适合的领域这个话题,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特别有哲理:你是否适合一项任务的标志不在于你是否喜欢它,而在于你能否比大多数人更容易承受这些任务带来的痛苦。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特别讨厌做饭,一走进厨房就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饭带给他的痛苦特别大。
但是有的人一走进厨房就做得有模有样,做饭过程中的各种琐碎对他来讲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这是他很容易承受的事情,那么后者明显比前者更适合走厨艺的道路,很有可能将来走进厨房会成为他减压的一种方式。
好习惯一旦养成,并且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因为人们都有倦怠期。
在你创业期间,有时候真的不想去上班;在你健身时,有时就想偷懒,少做几组动作;当该写作的时候,你会有几天不想打字。
这个时候,是鼓足干劲还是萌生退意,就是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的分水岭。
成功最大的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
要知道,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无休止地反复做同样的事,且痴心不改。
你必须爱上厌倦。
爱上厌倦,真成形成习惯,我们就可以不假思索的行事,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好处,但是习惯的缺点是我们容易不再关注小错误。
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地反思和回顾。
《论语》中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都抽出时间反省自己,改进自己,也就成了君子。
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审视自己的习惯,改善习惯,并进行刻意练习,才能精进自己,让自己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
以上我们所讲的培养适合自己的习惯、爱上厌倦、不断地反思和回顾这三点,可以说是让我们超越习惯的高级战术。
我们培养习惯,又不被习惯束缚,最终达到一种自由又专业的理想状态。
讲到这里,本书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认识了习惯,介绍了习惯的一些基本原理,知道习惯是提高自我的复利,忘记目标、专注体系,用习惯塑造自己的身份更容易养成好习惯。
其次,我们讲了培养习惯的西大定律,分别是让好习惯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便易行、产生愉悦感,来帮助我们形成习惯。
最后讲了三个战术来让我们超越习惯,成为更优秀的的自己。
每一个微小的习惯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变化,每一次不起眼的坚持都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认识习惯,培养习惯,形成习惯,会让我们每个人由普通走向卓越,会让我们的生活由单调变得多彩。
相信自己,相信习惯,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小习惯里创造出大未来!好了,本期的解读就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相关推荐:
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
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已完结小说_小说免费阅读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
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救命!男朋友的小叔是我初恋(傅青洲沈清涟)
神帝归来:病娇道侣她杀疯了(云曦秦无忧)完本小说_全本免费小说神帝归来:病娇道侣她杀疯了云曦秦无忧
神帝归来:病娇道侣她杀疯了(云曦秦无忧)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神帝归来:病娇道侣她杀疯了(云曦秦无忧)
《神帝归来:病娇道侣她杀疯了》云曦秦无忧全本阅读_(云曦秦无忧)全集阅读
桂花烬处是苍生(凌枢赵峰)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桂花烬处是苍生热门小说
桂花烬处是苍生凌枢赵峰小说完整版_热门好看小说桂花烬处是苍生(凌枢赵峰)